荧光定量真菌毒素检测仪是一种基于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的高灵敏度检测设备,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及环境样品中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的快速定量检测。其使用方法通常包括样品准备、仪器初始化、检测操作、结果读取与数据分析四个步骤,具体流程如下:

  一、样品准备:确保检测基础准确性

  样品采集

  固体样品(如粮食、饲料):使用无菌采样器从样品堆的上、中、下三层多点取样,混合后四分法缩分至100-200g。

  液体样品(如牛奶、食用油):充分摇匀后直接取样,或按比例稀释至检测仪要求的浓度范围。

  环境样品(如土壤、空气滤膜):需根据目标毒素特性进行预处理(如土壤需干燥研磨,滤膜需超声提取)。

  样品前处理

  粉碎与均质:固体样品用粉碎机粉碎至粒径<0.5mm,过筛后混合均匀。

  提取毒素:

  通用方法:称取5g样品于离心管中,加入20mL提取液(如甲醇-水溶液、磷酸盐缓冲液),振荡提取10分钟,离心(4000rpm,5分钟)后取上清液。

  快速方法:使用配套的预制试剂盒(如冻干球技术),直接加入样品和稀释液,振荡溶解后即可使用。

  净化(可选):对复杂基质样品(如中药材、酱油),可通过免疫亲和柱或固相萃取柱进一步净化,去除干扰物质。

  稀释与过滤

  根据检测仪量程,用稀释液将提取液调整至合适浓度(如1:10稀释)。

  使用0.22μm滤膜过滤澄清,避免颗粒物堵塞检测卡。

  二、仪器初始化:保障检测环境稳定

  开机自检

  连接电源或安装电池,长按开机键3秒,仪器自动进行光源校准、通道自检及温度补偿(通常需1-2分钟)。

  检查屏幕显示是否正常(如荧光信号强度、环境温度、通道状态)。

  参数设置

  检测项目选择:通过触摸屏选择目标毒素类型(如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

  检测模式设置:根据需求选择单通道检测或多通道并行检测(如8通道机型可同时检测8份样品)。

  阈值设定:输入或调用预存的标准曲线(部分仪器支持自动匹配),设置报警阈值(如欧盟限量标准)。

  试剂与耗材准备

  取出配套的荧光检测卡(含预包被抗体和荧光标记物),室温平衡10分钟。

  检查试剂有效期及保存条件(如避光、2-8℃冷藏)。

  三、检测操作:标准化流程确保结果可靠

  加样

  手动加样:使用移液器吸取50-100μL处理后的样品,垂直滴加至检测卡加样孔,避免气泡产生。

  自动加样:高端机型支持配套自动加样器,可预设加样体积(如100μL)并自动混匀。

  孵育反应

  将检测卡插入仪器指定卡槽,关闭舱门(防止外界光干扰)。

  设置孵育时间(通常8-15分钟,依毒素类型而定)和温度(37℃或室温),仪器自动控制反应条件。

  反应原理:样品中的游离毒素与检测卡上的荧光标记毒素竞争结合有限抗体,未结合的荧光标记物随层析膜迁移至检测线,形成荧光信号。

  荧光信号采集

  孵育结束后,仪器内置的365nm波长LED光源激发荧光,光电倍增管(PMT)或CMOS传感器采集检测线荧光强度。

  部分机型支持双波长检测(如激发光365nm/发射光610nm),消除背景干扰。

  四、结果读取与数据分析:智能化输出提升效率

  定量分析

  仪器自动将荧光信号强度代入预存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毒素浓度(单位:ng/mL或μg/kg)。

  支持多通道数据同步显示,并标注超标样本(如红色警示框)。

  结果输出

  屏幕显示:直接读取毒素浓度、检测时间、操作人员信息等。

  打印:通过内置热敏打印机或连接外置打印机,输出带二维码的检测(支持扫码追溯)。

  数据传输:通过WIFI/蓝牙/USB将结果上传至监管平台或企业ERP系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异常处理

  无效结果:若荧光信号超出量程或检测线未显色,仪器自动提示“重新检测”或“样本需稀释”。

  质量控制:每批次检测需插入阳性对照(已知浓度毒素溶液)和阴性对照(空白样品),确保仪器状态正常。

真菌毒素检测仪-ST-ZJ08主图1_01.jpg

  五、使用注意事项与维护

  操作规范

  避免强光直射检测卡,防止荧光淬灭。

  不同批次检测卡不可混用,需严格匹配仪器型号。

  操作人员需佩戴手套,防止皮肤接触试剂。

  仪器维护

  每日检测后,用无尘布擦拭检测舱内壁,清除残留样本。

  每月用标准荧光板校准光源强度,确保信号稳定性。

  长期停用时,取出电池并存放于干燥阴凉处。

  废弃物处理

  使用过的检测卡按生物危害废弃物处理(如高温高压灭菌后丢弃)。

  提取液废液需中和后排放,避免环境污染。

  典型应用场景示例

  粮食收储现场:快速筛查玉米中的呕吐毒素,10分钟内完成单份样品检测,超标样本立即隔离。

  乳制品生产线:在线监测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至质量控制系统,自动拦截不合格产品。

  饲料加工厂:同步检测原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与T2毒素,确保畜禽健康,减少经济损失。

  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与智能化设计,荧光定量真菌毒素检测仪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现场的快速迁移,为食品安全监管、农业生态保护及公共卫生防控提供了高效、精准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