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原料,其品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对食用油品质检测的准确性、快速性和便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用油品质快速检测仪应运而生,它集成了多种先进技术,为食用油品质检测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一、检测技术剖析
(一)电容传感技术实现精准 TPM 检测
现代食用油品质快速检测仪的技术之一是电容传感技术。其工作原理基于油脂在劣化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当食用油在高温、光照、氧气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劣化时,会产生一系列极性物质,如游离脂肪酸、甘油二酯、氧化聚合物等。这些极性物质的介电常数显著高于新鲜油脂。检测仪利用这一特性,通过 316 食品级不锈钢探头将高频电场引入油样中。在电场作用下,油中的极性分子会发生定向排列,从而改变油样的电容特性。仪器通过测量电容值的变化,并结合内置的温度补偿模型,能够准确计算出总极性组分(TPM)的含量。
该技术具有极高的检测,一般可达到 ±1.5%。同时,检测速度极快,通常能在 3 秒内完成检测。例如,在餐饮行业中,工作人员只需将探头插入煎炸油中,短暂等待后即可在 OLED 屏幕上读取到准确的 TPM 值,为及时判断油品质量提供了有力依据。
(二)近红外光谱技术多指标同步分析
近红外光谱技术也是食用油品质快速检测仪常用的检测手段之一。近红外光(波长范围 780 - 2526nm)能够与油脂中的化学键发生相互作用,不同的化学成分对特定波长的近红外光具有不同的吸收特性。例如,游离脂肪酸中的羧基在 1720nm 波长附近有明显的吸收峰,而过氧化值与 1650nm 波长处的吸收强度密切相关,黄曲霉毒素在 1510nm 处呈现特征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