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加工检测仪作为现代粮食加工行业的重要设备,以其高、快速、自动化的特点,在确保大米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大米加工检测仪的技术特点,包括高检测、智能识别技术、高通量检测能力、便捷的操作流程、数据管理与输出功能以及环境适应性强等方面,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生产人员提供参考。
一、高检测
大米加工检测仪采用了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和高分辨率扫描系统,能够清晰扫描每一粒大米,准确测量大米的加工。该仪器配备了光学分辨率4800×9600、A4加长的双光源彩色扫描仪,反射稿幅面为355.6mm×215.9mm,透扫幅面为320.0mm×203.2mm,像素尺寸0.005mm×0.0026mm,可对大米进行高的成像和分析。
仪器内置的智能识别软件能够自动识别并分割大米颗粒,无需用户进行特殊的样品排列。通过对每粒大米上留皮度的识别和统计,软件自动分析出整批大米样品的加工。留皮度反映了大米表面残留的皮和胚的数量,是衡量大米加工的重要指标。该仪器能够准确测量留皮度,为评估大米加工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智能识别技术
大米加工检测仪采用了专用染色剂和智能识别技术,能够更直观地区分大米的不同部分。待测的大米样品会经过专用染色剂(伊红Y和亚甲基蓝的混合物)的处理,染色后的大米上,留皮和胚部分会呈现蓝绿色,而胚乳部分则会变为紫红色。通过这些颜色差异,可以直观地区分大米的不同部分。
染色后的大米样品被放入大米加工测定仪中,仪器内置的智能识别软件开始工作。该软件能够识别每一粒整精米上的留皮区域及其总占比,通过对每粒大米上留皮度的识别和统计,软件自动分析出整批大米样品的加工。这种智能识别技术避免了人工检测中主观误差的产生,显著提升了检测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三、高通量检测能力
大米加工检测仪具备较强的样品适应性和高通量检测能力,单次可检测1—2000粒大米(约18克),并在90秒内完成检测。这一特点使其特别适用于大规模的样品分析需求,如科研机构的大规模实验、检测机构的市场抽检以及碾米厂的生产线质量控制等。
用户无需对样品进行特殊排列,直接放入即可检测,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仪器还具有鼠标交互修正改判特性,用户可以在检测过程中使用鼠标逐一调整和改判检测结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一功能特别适用于对检测要求高的场合,使得仪器在科学研究和质量控制中表现良好。
四、便捷的操作流程
大米加工检测仪的操作界面简洁直观,用户可轻松实现数据的收集、输出和打印等操作。仪器支持全自动操作流程,测定时间短,通常在30秒至40秒之内即可完成检测(部分型号检测时间≤90秒),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检测结果能够以图表形式呈现,包括留皮度分布直方图和整精米率等,所有数据均可导出到Excel,方便后续统计和分析。同时,仪器支持条码枪自动输入样品编号接口,用户可以方便地对样品进行标识和管理。此外,仪器还具有屏幕录制功能,可录制保存实验过程,便于用户进行实验回顾和数据分析。
五、数据管理与输出功能
大米加工检测仪配备了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用户可轻松实现数据的收集、输出和打印等操作。仪器能够生成多样化的检测,包括留皮度判定结果、留皮度分布直方图、完整粒分类(整精米率)及碎米率等,支持Excel格式输出,方便用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仪器还支持云平台,用户可以将分析数据保存到云端,随时随地查看和管理检测数据。这一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数据管理方式,便于用户进行数据的长期保存和共享。
六、环境适应性强
大米加工检测仪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稳定工作。仪器的环境条件要求为温度10—30℃,相对湿度≤85%,防止强光照射。仪器应放在平稳工作台上,周围无强烈的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电源要求220V±10%,50Hz。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仪器的工作环境进行调整,确保仪器能够正常工作。同时,仪器还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有效避免外界环境对检测结果的影响。